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新招+实招+真招 谱写首都国资国企改革新答卷 正文

新招+实招+真招 谱写首都国资国企改革新答卷

2025-07-06 13:11:34 来源:空谷传声网 作者:综合 点击:749次

国资小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新招新答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实招首都贯彻落实党中央、真招国务院决策部署,谱写扎实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国资国企改革多点突破,新招新答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预期,实招首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真招

今年是谱写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国资国企按照“可衡量、国资国企改革可考核、新招新答可检验、实招首都要办事”的真招要求,扎实推进改革深化,谱写以确保实现高质量收官。国资国企改革近期,小新将聚焦地方国企改革亮点举措和突出成效,推出系列报道。今天为您带来第一篇《新招+实招+真招 谱写首都国资国企改革新答卷》。

盛夏时节的北京首钢园

万木葱茏绿波荡漾

太阳“烘烤”下

依然有不少市民游客赶来一睹“雪飞天”雄姿

重温北京冬奥会上的燃情时刻

如何配合办好一届

“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北京市国资委统筹指导

33家首都国企共襄盛会

发挥服务保障的主力军作用

精心作答赛场内外的各种难题

呈现了北京国资国企

深化改革厚积薄发的新优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整体进入全面收官关键阶段

北京市国企改革蹄疾步稳

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任务

新招、实招、真招频出

力争在“铃响”后交出高质量答卷

改革求实效,数字见真章

一组不断刷新的数据

展现了三年来北京市国企改革发展成绩单——

2021年市管企业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万亿元

创历史最好发展水平

截至2022年3月底

北京市管企业(含金融集体企业)

资产总额突破14.7万亿元

近三年先后实施

18家一级企业战略性重组

占市管企业户数的近2/5

两家企业连续进入世界500强

15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10家企业的资产和营业收入双超千亿

……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中

北京市国资系统始终走在前列

日均接单800余件、满意率超过9成

群众信任度与认可度不断提升

社会各界好评不断

01 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亮“新招”: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

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是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产权改革是基础

公司治理是核心

选人用人是关键

激励约束是保障

近三年来

北京市国企秉持这个改革思路

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

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能

北京电控旗下的京东方

连续5年名列

全球PCT专利申请量前十名

今年初,京东方还荣膺

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

“灯塔工厂”

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

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显示企业

北京电控是以电子信息

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业务分布在半导体显示、半导体装备、

集成电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近几年,这家企业通过

加大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释放了创新活力

仪器仪表取得丰硕创新成果

相关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半导体装备、集成电路等

实现产业化突破

着力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航母战斗群”

北京电控所属14纳米半导体装备实现产业化突破。

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之一

北京市国资系统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

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政策精准供给

北京市国资委及时出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15条

包括建立研发投入准备金制度

支持推动高精尖产业员工持股等

努力打通创新链条上的“堵点”

极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

北京市国资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推动市管企业与高校院所、

企业、中央企业协同创新

推出一批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聚焦创新

北京市国资系统多点发力

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

高精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

半导体显示产业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100余项创新技术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

一批“卡脖子”技术被突破

2021年12月21日,京东方发布国内半导体显示首个技术品牌。

这3年里

市场化机制不断深化

科技创新不断提速

北京市国企发展活力动力不断激发

在国务院国资委2021年度考核中获得A级

位列全国前列

11家科技型企业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

位居全国第二

49家国有科技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符合条件纳入股权激励范围

02 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出“实招”:

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

北京市国资委

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全力提升国有企业服务首都发展的能级能量

国企改革既要下足“进”的功夫

也要做好“退”的文章

近年来北京市国资委持续加大“退”的力度

推动国有企业集中优势资源

累计完成“两非”“两资”清退563户

处置“僵尸企业”889户

全面完成列入清单的处置治理任务

优化配置国有资本

北京市国企战略性重组力度空前

18家一级企业合并重组,涉及约2/5的企业

做强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首都会展集团、北京健康养老集团相继组建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让北京市国企的实力更加强劲

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更有力量

更加聚焦主责主业

2022年1月12日,北京康养集团正式成立。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京能集团加快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

先后与多家北京市国企及央企深入合作

“楼宇+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光伏”

……

助力首都实现“双碳”目标

京城机电整合布局氢能上下游产业链

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

旗下天海工业加快氢能板块布局

研制的35MPa 、70MPa高压储氢气瓶

已批量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国企在产业、交通、生态

3个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加快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京唐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大兴机场建成通航

京台高速、京雄城际铁路等建成通车

横跨五省区的永定河

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聚焦构建“两翼”格局

5家北京市国企带头搬迁城市副中心

城市绿心、环球影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竣工

17家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

年初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

北京市国资委统筹市属国企勇于担当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4个新建场馆、首都体育馆等5个改扩建场馆全部出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之手。

积极贡献国企力量

从冬奥场馆建设运行到赛事服务保障

北京市国有企业交出高分答卷——

一批批精品工程华丽“出圈”

高质量“北京国企服务”受到广泛赞誉

9家企业受到中央表彰

目前,北京市国资国企

正全力筹备8月底9月初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

期待再展北京服务新风采!

03 完善监督体制机制有“真招”:

“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提升治理效能

构建“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

是北京市国资委完善首都

国资国企治理体系的创新之举

去年9月

北京市国资委、市委巡视办、

市审计局联合印发意见

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

在全国率先构建

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

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

职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

“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

2021年11月11日,市管企业“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建设推进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监督工作的统筹协调

开辟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形成了握指成拳的监督合力——

由全市多个部门共同组建的推进小组

加强对监督对象、内容、频次和形式的统筹

结合实际开展联合检查

定期通报监督信息

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建立全市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联席会议机制

规范和统一市级国有资产基础监管制度

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构建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

积极探索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授权

与管理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

实行“清单化”管理

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

一系列举措,

提升了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04 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惠及民生: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107路再次经过,时间是带走青春的电车……”

一首《鼓楼》,带火了107路电车,更引起无数北京市民的回忆。

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

在北京,几乎全部的

公共交通服务均由国企承担

“首都需求在哪里,国企身影就在哪里”

着眼于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

北京市国资系统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植于心、实践于行

加大国有资本投入

强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

除了公共交通服务

北京市管企业还承担了

96%的污水处理量

95%的燃气供应量

70%的城市供水量

首创股份打造国内首个应用“3R 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厂。

改革为了更好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群众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

北京市国资系统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实履行好经济责任、

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北京市管企业在对口支援省区累计投资超400亿元

吸纳当地就业4万多人

北京市国资委消费帮扶经验

入选2021年全国典型案例

融入城市更新行动

加快盘活低效用地

北京市管企业打造了一批城市更新改造样板

金隅智造工场、首创郎园、

隆福寺文化商区

……

以工匠精神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金隅智造工场

值得一提的是

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中

市国资系统始终走在前列

40多家企业、日均接单800余件

满意率超9成

2021年1月至5月

市属国企共接到

市12345中心直派工单10万余件

通过对自身权属业务范围内的工单

及时办理并反馈

平均综合成绩在90分以上

2022年6月7日,首创集团董宝颖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以“接诉即办”为题

考验的是国企担当

一直以来

北京市国企快速响应、主动治理、用心用情

解决一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首都国资国企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在,北京市国资系统正紧盯目标任务

全力以赴拔硬钉子、啃硬骨头

确保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基本完成各项任务

年底前实现全面高质量收官

作者:热点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